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辽源站长网 (https://www.0437zz.com/)- 云专线、云连接、智能数据、边缘计算、数据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资本 > 正文

补光灯成交通新危害 频频报道为何难解决?

发布时间:2019-11-29 03:16:00 所属栏目:资本 来源:智安物联网
导读:【 视点跟踪】前些日子,媒体有关监控补光灯闪瞎眼的报道一经报出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讨论,很快讨论就变成了诉苦大会,不少司机朋友纷纷表示都有在行车途中被闪瞎的经历。 其实这已经不是监控补光灯第一次登上网络热搜了,据可查资料,烟台、南充
  【 视点跟踪】前些日子,媒体有关监控补光灯“闪瞎眼”的报道一经报出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讨论,很快讨论就变成了诉苦大会,不少司机朋友纷纷表示都有在行车途中被“闪瞎”的经历。
   其实这已经不是监控补光灯第一次登上网络热搜了,据可查资料,烟台、南充等地曾多次报道监控补光灯“闪瞎眼”的问题,而这些报道的时间从2013年横跨至今。
   初衷虽好,但已有隐患
   红外、白光、暖光指的是摄像机补光灯的种类,差异在于色温和波长。大家常说的白光机、红外摄像机指的就是监控摄像机搭配了对应的补光灯。
   就应用而言,红外灯波长为780~1000nm的红外光线,其光不可见;白光灯灯光刺眼且光线较强;暖光灯灯光为不刺眼的可见光较为柔和。目前红外是应用主流,但启用红外后监控画面是黑白并不能作为执法证据,如果需要呈现彩色画面,则需要使用白光/暖光灯补光。可又因为在《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规范》中规定“每车道应小于等于50W”,致使暖光在额定50W的前提下提供的照度对于部分摄像机不足,所以曾经为保证能对往来车辆进行清晰捕捉,便只能为一众监控摄像机配备白光灯。
   为何监控补光灯会成为马路威胁?
   近年来,随着雪亮工程的快速推进,高清监控摄像头开始遍布大街小巷,但因为曾经落后的技术加之《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规范》的规定中“每车道应小于等于50W”与“爆闪监控补光灯功率能在瞬间达到200W”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不得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与公众反映的视觉盲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并无确切答案。这就导致了用来抓拍车牌和驾驶员容貌的监控补光设备多为对厂商来说更加“省事”,功率瞬间可达200瓦的爆闪灯。
   司机在行驶至爆闪灯下方时,驾驶人便会被强光照射,余晖效应会导致人眼短暂“失明”,即使仅仅0.4秒,对60公里时速的车辆来说,也有6米多的距离是在“失明”状态下行进的,如果在这6米多的黑暗中(横向是两条车道的宽度),车辆前方出现了行人、非机动车或故障车辆,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舆论之下北京对部分道路监控补光灯进行调整
   11月15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些路段监控补光灯亮度过强,对夜间行车造成干扰。随后11月17日、18日便有工作人员对补光灯亮度进行调整,但在一周后的今天故地重游,你会发现这些问题补光灯要么被直接熄灭要么被调低亮度,但调低亮度后的补光灯依然刺眼。
   爆闪依旧“瞎眼”,北京调整补光灯为何治标不治本?
   若谈监控补光灯,不妨先来了解下监控摄像机的区别。在现阶段,安防行业常见的监控摄像机分级为普通红外、星光、超星光、黑光四个类别,这其实是指一种摄像机低照度保持彩色的容忍度。
   普通红外摄像机感光能力较低,在低于0.2Lux的照度下需开启红外灯,画面切换成黑白模式;星光级摄像机则搭载星光级 sensor,在0.02Lux的照度下依然可以保持全彩画面;超星光级监控摄像机拥有较高的硬件配置,在0.002Lux的弱光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全彩画面;而黑光级监控摄像机能在0.0005Lux(照度单位)的低照下维持彩色,总体来看星光级或普通红外则必须依赖补光灯而超星光和黑光级则并不依赖。
   而补光灯则是对应这些不同级别的摄像机所搭配的,其差异在于色温和波长。现阶段红外是应用主流,也是路面上常见的最常见的监控摄像机,又因为启用红外后监控画面为黑白色,则必须搭载白光补光。
   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对监控摄像机进行更换,那么以现在的标准,无论怎么调低爆闪灯的亮度,依旧是扬汤止沸。
   已有合适设备,为何不见大规模应用?
   从上文不难看出,不依赖补光灯的监控设备并不是没有,但为什么不用呢?还是以北京为例,据可查资料可得知,这些被爆出补光灯晃眼的地段,其监控设备均为两年甚至更早前更换的。
   以安防龙头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的解决方案进行反向推演,让我们来分析曾经只听司机抱怨却不见产品落地的局面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从海康威视的环保抓拍系统来看,其基于多光谱融合技术,通过专用的红外爆闪补光设备,通过可见光和红外光的融合,可同时获取自然界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实现了和白光爆闪相同的全彩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白光爆闪带来的光污染问题。
   而大华股份的AI生态卡口则用交通专用全局曝光图像传感器,通过双帧+双光融合技术。夜间通过使用红外爆闪灯与暖光环境补光灯,可获取高质量全彩图像,解决夜间白光爆闪光污染。
   经过两个龙头企业的产品进行关键字的提炼,你会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采用双sensor搭配智能算法的组合并搭载红外爆闪补光。红外爆闪补光这一设备经小编查阅资料后发现,这种设备早在七八年前便有应用,但是搭载单一红外爆闪补光的视频监控设备所抓拍的照片只有黑白二色难做证据。
   从产品来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阶段解决“光污染”的智能抓拍设备都基于人工智能对安防行业的赋能。而2015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成熟,AI技术才开始逐步在安防领域落地;2016年安防巨头海康、大华、宇视才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曾经监控补光灯“闪瞎眼”经年未闻根除是因为补光灯部署较早,在那个年代安防行业并未达到那个可以彻底根除隐患的技术阶段。
   结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从感性上来说,虽然从时间来看,能医治监控补光灯“闪瞎眼”的良药诞生时间稍晚,但是可根除道路“顽疾”。希望加快新设备的应用,让每一个夜行司机都能被温柔以待。
   但从理性上来说,曾经很多厂家无法解决电子快门的快速响应、曝光时间过短导致的分辨率差以及设备寿命短等问题,才想到这种加装补光灯的“省事”办法。但这种“省事”把压力都转给了道路使用者,而这种扎根颇深的事件解决起来的难度并非一点半点。
   细看过去,2018年1月,陕西榆林交警表态将对部分路段监控补光灯进行测试调整;广州、宿迁等地交警部门也曾为管辖的部分补光灯加装遮光罩;今年春运期间,重庆对全路网的100个固定测速龙门架抓拍设备进行了升级更换,安装了240套环保卡口设备,使用红外发光,将亮度降低约50%。可以看出,这个拔除顽疾过程不曾间断。
   同时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代表的众多安防企业也聚焦在这一用户痛点,持续专注技术研发,进行技术攻坚。以技术为交通安全加码,以期为社会尽到安防人应有的责任。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晃眼”的补光灯和曾经的“远光狗”一样都被根除,让司机朋友们都能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编辑:辽源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