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辽源站长网 (https://www.0437zz.com/)- 云专线、云连接、智能数据、边缘计算、数据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存储,江湖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发布时间:2020-02-17 02:46:59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互联网
导读:记得2016年春节过后,武汉曾吸引了全球半导体从业者的目光,长江存储启动建设,投资240亿美金,誓做中国NAND产业的急先锋。 2020年的春节,武汉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这次这个英雄的城市正在承受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就写一写中国的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记得2016年春节过后,武汉曾吸引了全球半导体从业者的目光,长江存储启动建设,投资240亿美金,誓做中国NAND产业的急先锋。

2020年的春节,武汉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这次这个英雄的城市正在承受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就写一写中国的存储产业吧。

1. 存储器的重要性和半导体存储产业格局

自从冯诺伊曼1946年提出了存储程序原理,存储就成为任何电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磁存储,光存储等一路发展至今,半导体存储已经成为目前主流存储介质,存储器也逐渐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地位: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为4767亿美金,其中存储器为1631亿美金。

存储,江湖 -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图: 冯诺伊曼架构

半导体存储的种类也很多,EEPROM,NOR Flash, NAND Flash, SRAM, DRAM还有RRAM/MRAM等各种新型存储,但以技术发展速度和市场容量来看,DRAM和NAND Flash无疑是半导体存储领域的重中之重。

同时,用DRAM和NAND Flash芯片搭配不同的存储控制器芯片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存储终端形态。

存储,江湖 -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图: 不同的存储终端形态

半导体存储的发展不过几十年时间,从整个存储产业来看,整个产业链目前逐渐分为三个大的产业环节,分别是:DRAM/NAND Flash存储芯片(颗粒),存储控制器芯片以及存储模组/产品,虽然国内厂商在三个环节都在奋起直追,但目前看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仍是国际大公司。

存储,江湖 -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图: 存储产业链分工

2. 国际半导体存储器市场变迁

一直以来,这个领域一直是美日韩玩家的天下,兜兜转转,起起伏伏,存储器玩家从80年代的40-50家,逐渐减少到目前的个位数,分别是:韩国三星(DRAM和NAND Flash),韩国海力士(DRAM/NAND Flash),美国镁光(DRAM/NAND Flash),美国Intel(NAND Flash),美国西数(NAND Flash),日本东芝(NAND Flash)。

逐渐的,存储器市场开始有了阵营,有了派系,也形成了江湖,数十年的残酷斗争让存储这个江湖留下了一段段传说,一段段恩怨。

上世纪八十年代,存储器领域风起云涌、新旧更替的年代。Intel在1969年发明并开始量产全球第一款半导体存储器,整个70年代叱咤风云。

但日本半导体靠着国家意志的支持大力发展半导体存储业务,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赶超美国:到了1981年,64K DRAM时代,日本占了56%,美国占了44%;1985年,半导体存储器的发明者Intel在格鲁夫的决策下开始放弃存储器业务,全面转向CPU业务,将DRAM的大饼拱手让给了日本存储器厂家;也在那个时候,闪存之父Fujio Masuoka博士在东芝工作时发明了Flash存储器,开启了另一种半导体存储器的研发和产业化。

存储,江湖 -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1984年,三星半导体建成了第一个存储器工厂,批量生产64K DRAM,之后的数十年,三星靠着韩国举国之力的支持以及自己独特的“反周期投资”策略,迅速成为了半导体存储领域的霸主,开启了这个半导体巨头风光无限的数十年。

随着韩国半导体存储器产业的兴起,日本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999年,日立、NEC、三菱电机的DRAM业务整合成为尔必达,希望可以抱团取暖面对韩国玩家的竞争。

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三星再次祭起“反周期投资”这个大杀器,让尔必达在2012年宣布破产,也标志着日本全面退出DRAM产业,只剩东芝在NAND Flash领域孤家寡人。

存储,江湖 -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图: 三星半导体华城工厂,存储器业务大本营

半导体存储是汪洋大海,“价格”经常掀起狂风巨浪。当然,价格除了正常的市场波动,也经常是被人操控的。三星、海力士、镁光、东芝,多次被起诉操作市场价格,但这种松散的价格联盟是不可靠的,也经常有“猪队友“转做“污点证人”,向市场承认一切。

不管如何,在这片大海中,只有娴熟的水手操控着巨大的轮船才能抵御这个风浪;在这片大海中,只有成为巨头才能够生存。

存储,江湖 -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图: 近些年半导体存储价格的示意图

除了美日韩,在台湾地区也流传着很多关于半导体存储器的传说。频临破产的力晶靠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帮镁光代工DRAM,扭亏为盈,被传为神话。

2003年成立的存储主控厂商擎泰科技靠着Intel、三星的入股和支持,在存储市场披荆斩棘,一跃成为台湾股王;但随着三星大量转向慧荣科技(SMI)的主控芯片,业务大幅受挫,最终在2016年大幅裁员并退出存储市场;存储主控厂家慧荣科技(SMI)和群联电子(Phison)近20年一直是最为珍视的对手,相爱相杀,但近期慧荣科技总经理Wallace Kou在社交媒体放出和群联电子董事长KS Pan的合影,据说握手言和……

存储,江湖 - 记录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

图: 慧荣科技总经理Wallace Kou的社交媒体发文

3. 国内半导体存储产业的发展历程

虽然亚洲的邻国们把半导体存储器玩的炉火纯青,我们却好像一直没摸到门路。

在1990年代,日本NEC在中国大陆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生产DRAM。1991年,NEC和首钢合资成立了首钢NEC,1995年开始采用6英寸1.2微米工艺生产4M DRAM(后来升级到16M),不过在经历了1997年DRAM全球大跌价的“劫难”后,首钢NEC便一蹶不振,陷入亏损境地,,在2000年的增资扩股中,NEC获得了50.3%的控股权,沦为NEC在海外的一个代工基地,退出了DRAM产业。

1997年,NEC和华虹集团合资成立华虹NEC,1999年9月开始采用8英寸0.35微米工艺技术生产当时主流的64M DRAM内存芯片,但在2001年后随着NEC退出DRAM市场,华虹开始转型,于2004年开始晶圆代工,退出了DRAM产业。

NEC在中国的两大DRAM合资项目最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半导体存储器制造人才。

进入21世纪,中芯国际2004年在北京建设中国大陆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Fab4),2006年大规模量产80纳米工艺,为奇梦达、尔必达代工生产DRAM。

(编辑:辽源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