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辽源站长网 (https://www.0437zz.com/)- 云专线、云连接、智能数据、边缘计算、数据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年底知识“大甩卖”,知识付费走到十字路口

发布时间:2017-12-31 19:23:58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钛媒体
导读:副标题#e# 如火如荼的双十一刚过,内容消费领域的“双十一”又在 12 月初点燃。 一如既往地,喜马拉雅发起第二届“ 123 知识狂欢节”。有意思的是,今年除了喜马拉雅之外,知乎推出了 2017 知识市场年度精选,网易有道推出了 123 好课节,网易云课堂推出了

比如,跟着龚琳娜学唱歌,没有听声音,看再多文字恐怕也像”看书学不会游泳“,徐洁的声音课程、老僵尸的好好说话也是一样。蔡康永的情商课只有配上他娓娓道来的亲切声音,才真正有和风细雨的”情商感“,更像是一种心理按摩,郭德纲也是这样,很多人就是在买他的气场和人设。《小猪佩奇》的亲子育儿课、不一样的新概念这些,都是明显更适合声音的。

再来看视频,米熊的美食烘培能卖到月流水千万、悟空问答做视频解答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很多东西用文字根本写不清楚,你只有身临其境地去看。

所以,”从根基上具有富媒体特性“的知识付费会更有潜力,尽管消费效率不如文字图片一目十行,但是用户要买的本来就不只是文字资讯,而是试听体验,是创作者的人设和气场。一旦没有后者,枯燥的文字将全无意义。

4、原生大v正在崛起。

很长时间里,知识付费的畅销一直被认为是粉丝经济的胜利,“自带流量和现实扭曲力场”是第一批吃到螃蟹者的特征。代表如高晓松、马薇薇、罗振宇,本来就是具有强大人设光环的kol,他们的内容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有很多粉丝买单。但是一个广被诟病的点是,这些产品的阅读完成率并不高,粉丝们只是为“崇拜”买单,买到了心安,却未必获得了知识。

到了这一届,原生的大v正在抬头。虽然蔡康永、郭德纲都是早已名声在外,但是陈志武、蒙曼、徐洁这些本来并不为大众所知的牛人,开始借助平台为众人所知。

5、ugc和咨询模式受阻。

在知识付费“四国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模式有四种:喜马拉雅和得到的付费节目和课程、知乎的付费分享会(live)、分答的提问咨询、樊登读书会的知识精读(拆书),甚至很多在线教育的创业者也开始转型知识付费。

但是一年下来,现实很残酷。

一方面,知识付费具备一定的门槛,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包装”能力和“造星”潜质,人人都卖知识的ugc模式走不通;另一方面,首先成熟起来的模式就是“付费订阅”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模式,这种和爱奇艺、起点中文一样内容消费的基础模式是最容易被用户接受、毫不违和的。但是,在线教育、问答咨询等模式走得并不顺畅,前者必须对抗人们稀缺的注意力,后者太非标,很难想象规模长期地开展。

6、拆书和读书会的兴起

最近半年,各种读书会、读书公号风起云涌,拆书精读、读书社群共读监督越来越多,以致在一段时间内让人不由得怀疑——“现代人怎么忽然这么爱读书了?”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读书会的兴起恰恰应证了现代人“不那么能读书”了,特别是晦涩难懂、需要长期全情投入的大部头,结果缺什么补什么,正是这一痛点的出现导致了需要借助社交的力量,找别人帮自己读书、督促自己读书。毕竟,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无限爆炸、注意力平均只能集中 8 秒的碎片化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不是不想读,而是存在阅读障碍。

正如吴云飞在《从教育角度观察,“知识付费”行业是不是好生意》中指出的,精讲书取代电子书成为新一代出版业移动解决方案。如果不涉及版权问题,那么几乎所有上个世纪的经典著作都需要被解读,变成易于消化的“精华和干货”。

7、技能学习正在抬头

123 知识节热销的不一样的新概念、好好说话、声音教练,本质上都是技能学习,米熊平台上一帮厨子直播做蛋糕面包月入百万,一样也是技能的传递。正如前面指出的,这些技能的传递依赖于不可或缺的视听体验,你必须看或者听。这就让盗版商们复制文字失去了意义。

竞争日趋激烈,压力日益巨大,一技之长是大众的安身立命之本。历史上的学车热、英语热、学电脑热,本质上都是为了就业竞争的技能学习热。而现在,利用视听媒介付费演示一技之长的厨子们、声优们,似乎正在赶上新一波热潮。

归结一下,如果到了这个节点你依然考虑涉足知识创业,打的又恰好是付费订阅,可以考虑的方式应该有这样的特征:

1、垂直兴趣方向,有市场空白。

2、有一定专业门槛,只有你擅长。

3、拥有不可或缺的视听体验需求(比如技能),能展现你个人的气场特质。

4、容易和娱乐元素结合,碎片化重组。

5、热门方向有人文历史、母婴时尚等女性喜爱的,或者基于对经典的解读和再创作。

怎么样,兴奋了吗?

三、咨询和教育的想象空间

如果你想做的不尽是付费订阅,而是更加“性感”的模式呢?

尽管眼下,知识付费向在线教育和咨询的进军受阻,但并不表示未来没有这样的可能。核心在于产品和平台本身的创新。

如果打的是咨询,则应当关注咨询本身的“非标特性”。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管理咨询公司、心理咨询师,同样也是非标,在传统行业往往通过极强的品牌背书、资格认证、bd沟通才能得以解决。

与之相对,如果知识付费的咨询解决方案仅仅是“提问回答”模式,比起传统的线下咨询来说,无论专业性还是信任度都差了不止一个量级,用户预期和产品体验也根本无法有效统一。所以看起来,知识付费咨询方向未来的探索,要么集中在可以标准化的局部领域(比如律师咨询按时收费),要么就得建立一个让非标更大程度上标准化的机制。

如果打的是教育,则应当关注两个核心问题:

1、单向传授的线上产品,如何解决用户注意力稀缺的问题。毕竟,眼下的知识付费产品没法还原课堂特定的竞争氛围,让人一直集中注意力,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听着听着走神了甚至睡着了的经历。

2、培训的效果更多在于“训”,在于听懂之后的刻意练习。我们的知识付费产品更多是单向宣讲,如何解决训不足的问题?

如果说,付费订阅领域的创业是模式成熟下的内容创业,那么付费领域之外的创业则在于模式规则的构建,一旦成功将带来平台级的机会。

四、收割中产的套路们

归根结底,不论我们怎么打,最后的落脚点可能都得回归到“中产阶级”这样一个基础命题。

最近这段时间,幼儿园的事件似乎撕开了中产们的“遮羞布”,更深的焦虑感正在蔓延。我们深深地发现,中产们如

此诚惶诚恐,原因可能包括:

1、身份焦虑。我们真的是中产们,怎么感觉和屌丝一样紧巴巴,随时可能滑落底层?

2、竞争焦虑。为什么感觉现在新人都好强,随时可能被超过呢?

3、安全焦虑。我和我的孩子不会变成意外事件的主角吧?你懂的。我会不会哪天突然得病先走了?

4、财富焦虑。有什么办法能遏止财富缩水,有没有捷径能一下子发大财啊?向上的通道关了吗?

5、年龄焦虑。这一天天老了,会不会一事无成啊?

6、信息焦虑。天天这么多信息,会不会不小心错过了什么重要资讯和机会呀?

7、家庭焦虑。养个娃这么难啊,我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吧?

8、人际焦虑。这社会好复杂啊,人心难测,我该怎么办呢?

(编辑:辽源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