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辽源站长网 (https://www.0437zz.com/)- 云专线、云连接、智能数据、边缘计算、数据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科技未来史:在每一寸土地上寻找改变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8-11-23 22:37:57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科技未来史:在每一寸土地上寻找改变的力量 世界史也是一部发明史。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版图,电灯的发明改变了夜晚,汽车的发明改变了空间距离,20世纪后期互联网的出现又改变了人们产生交集的方式,改变了一切,让摩尔定律也变成了一个社会定律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科技未来史:在每一寸土地上寻找改变的力量

科技未来史:在每一寸土地上寻找改变的力量

世界史也是一部发明史。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版图,电灯的发明改变了夜晚,汽车的发明改变了空间距离,20世纪后期互联网的出现又改变了人们产生交集的方式,改变了一切,让摩尔定律也变成了一个社会定律。

在未来,科技不再是颠覆者,而是不断加速、改变的过程。未来的竞争,也会体现在每一寸土地上,把每一个智慧单元凝聚,将资源、资本、服务都变成动能。这种趋势下,集政策、资源、企业于一体的科技园区便成了推动国内科技发展的“核反应堆”,正如当年的硅谷之于美国的科技创新。

2009年兴起的创新大潮开启之后,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迎来集中大爆发。与此对应,北京中关村等地域空间上出现了大量产业集群,通过服务和聚集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国内园区已经进入3.0版本,集物理空间、金融、市场衔接、孵化、加速为一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地产生意。

变化中的园区,同科技一样迭代升级

从第一代园区到最新开园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建设模式和投入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那时候建产业园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土地整理,把地块拆迁之后做完三通一平,生地做成熟地,就把地块进行划分,卖给企业,不管是搞生物医药,还是电子信息还是能源,企业拿到地就可以自己建房,然后发展产业。”曾经见证了中关村产业园区发展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最早的产业园开建于1992年,在贸易大发展之后,企业没有生产、发展空间,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便采用了“前店后厂”的模式,园区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土地整理。曾经盛极一时的海龙、鼎好等电子商城便是这种模式中“店”的部分,而作为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厂”则放在了上地的产业基地。

到2000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次大爆发,科技企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栋楼、一条街能放得下了,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开始出现细分化的特色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效应也因此显现。

但这时候的园区服务还集中在提供厂房办公空间,以及会展、会议的空间服务阶段。

如果说1.0园区是为了集中管理,2.0园区则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产业引导政策、自主权较大的特设管委会、产业链条管理都开始出现在升级版本中。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创新序列,,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讯等领域成为《中国制造 2025》中重点培育的产业,高科技企业在孵化服务、资本、个性化服务方面的需求迸发。第三代园区因此出现。

科技未来史:在每一寸土地上寻找改变的力量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实景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便是科技园区3.0时代的代表,作为“基地+投资+平台+服务”的空间,该产业园区依产业建园区、以园区聚产业,先做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然后围绕产业定位构建产业生态,比如这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技术和载体,相互之间需要怎样的协同。

从开发为主到服务运营为主

新的园区模式越来越强调专业性和综合服务能力。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公司董事长苗军便表示,园区的定位从一开始便很清晰,集成电路设计类的企业要不少于50%,其他的也都要是集成电路设计的上下游企业涵盖的产业链,保证产业方向不变。

服务与配套决定园区运管模式,最终确定载体空间功能区,从而真正实现园区产业定位、服务配套、空间载体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契合,这也是新一代园区的创新。例如,为了给入园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一方面与银行广泛合作,给企业提供按揭、担保等服务,通过中关村小贷、中关村创投、中关村租赁、首创证券、首创担保等金融平台和手段,为园区企业搭建好的金融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房租/服务换股权+基金投资”的创新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速企业产品上市周期,搭建“认股权池”,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与企业共同成长。此外,园区还引入社会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来共同支持企业发展。

在人才方面,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与清华、北大、中科院6所在京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项目、学生分配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对接,形成了长期的人才供给机制;跟研发机构合作,直接关注产业发展趋势,了解IC设计产业发展的方向。

科技未来史:在每一寸土地上寻找改变的力量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开园仪式现场

此外,举办行业交流大会也成为园区服务的重要形式, 2017年,园区主办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聚集了行业内1000余家机构。在开园当天,还举办了第二届中关村IC产业论坛,集合了产学研等各领域代表探讨行业发展方向。

把更多面积用来提供完善服务,进而引进更高品质的科技企业,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这个逻辑已经在新一代产业园区中获得了成功。从建设至今,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已引进比特大陆、兆易创新、北京兆芯、文安智能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30余家入驻,形成年产值近248亿元,税收40亿元,专利超过1700件,占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总产值的10%。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聚集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150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实现税收近50亿元。

“建第一家科技园的时候,上地信息产业园在2002年实现钻石效应,当时每公顷土地产值近4亿,那时候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之后建设的一些科技类型产业园区,到2017年,每公顷土地产值达到9—10亿,而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这个小园区才建了三年,每公顷土地的产值就达到了近40亿。”前述业内人士感慨。

“未来,园区将继续加大产业组织服务力度,通过建设孵化器、组建产业基金、搭建技术平台等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园区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五年的运营,吸引聚集一批国内外知名IC设计企业,培养孵化一批具有自主、可控、替代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推进一批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营造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公司董事长苗军表示。

从赋能科技企业到助力产业延伸

(编辑:辽源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