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辽源站长网 (https://www.0437zz.com/)- 云专线、云连接、智能数据、边缘计算、数据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互联网社畜怎么都干不到 65 岁

发布时间:2019-12-14 22:53:02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钛媒体
导读:副标题#e# 65 岁。卧槽,听着就可怕。 这个数字由一个 25 岁的年轻人来讨论有些荒腔走板。但你姑且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他在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他在推敲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 ? 自己会不会变得更好 ? 这样的发问迷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65 岁。卧槽,听着就可怕。

这个数字由一个 25 岁的年轻人来讨论有些荒腔走板。但你姑且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他在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他在推敲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 ? 自己会不会变得更好 ?

这样的发问迷茫中带着恐惧,恐惧里有几分怀疑,怀疑下充满悲观。悲观后,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灵魂在对未来反复揣测构想。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那年我 21 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变成挨了锤的牛。没人希望自己也变成挨了锤甚至还煽了蛋的牛。

即使它可能是某种必然。

01

《腾讯大家》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能做到 65 岁的工作越来越少了》。

文章议题主要是四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劳动机会在不断减少。知识的更新迭代在加快。高强度的用工模式。结构性的失业。

我不否认这四个论点。且不说 65 岁,把时间缩到 40 岁,可能也是如此。这是每一个大厂员工都在思索的问题:40 岁之后到底要去做什么 ?

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摆在面前时,你竟发现,几乎没有几个人真正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后发现毫无结果,还徒增焦虑于是刻意选择逃避。

上个月见到两个三十出头年富力强的大厂中年人,他们颇为嘲弄地问我,想不想来我们这儿上班 ? 或许有一天写到不想写了,可能就会来吧。

但当我反问," 你们 40 岁打算做什么 " 时,俩人一时语塞。是啊,都不知道 40 岁要做什么,遑论 65 岁。

当然,这也正常。中国互联网从 1995 年诞生至今不过 25 年。互联网行业真正成为热门选择,从 2010 年开始算起,也不过 10 年。

制造业人口分流,互联网承载了一部分就业人口。坐在格子间办公的职员,跟八十年代在车间踩缝纫机的工人真的没什么本质不同。只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社会进步而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 5 月发布了一则名为《制造业岗位都去哪了》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大批制造业人口减流。分流到了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和商用服务业。

仔细看这份表格会发现,所谓的 " 互联网行业 " 并不存在。

严格说互联网行业,其实只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互联网平台创造的就业,分散到了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和商用服务业。

打个比方,滴滴员工,只有那些搞 IT、搞技术的人才算是严格的互联网人。其他岗位的人被划分到了服务业就业人口,而且还划分到了不同种类的服务业。

我这话的意思是,很多互联网人引以为傲的 " 公司梦想 ",在这张表格上无非体现成了不同领域的 " 就业人口 ",仅此而已。

接下来的话更残酷。仔细官方对互联网行业的定性更心凉:

服务业已接替制造业成为新的 " 就业海绵 ",但从细分行业来看,其可持续性不容乐观 …… 高端服务业已是服务业中第二大就业来源,但年均新增就业不到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三分之一,且不具备吸纳大量中低端劳动力的能力。

互联网平台经济所拉动的就业增长存有不确定性 …… 许多互联网企业仍处于亏损和烧钱阶段,相关就业岗位有 " 虚高 " 的成分 ;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网络直播、网约车等行业都曾因宽松的监管吸纳大量就业,但随着监管收紧,其就业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

我简单翻译下这两段吧。

1、互联网公司虚高爱烧钱,不确定性太大,并不鼓励大肆发展,还要增强监管 ;

2、互联网公司没创造真正稳定持久的就业,和当下发展阶段不匹配,要脱虚入实 ;

这篇报告甚至怀疑,中国 " 过早去工业化 ",对未来长远竞争不利。

其他国家诸如德国、日本都走过了制造业就业比重高达 30%-40% 的阶段,但中国最高不到 20%。因此倡导就业人口回流到制造业。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互联网行业过去几年的飞速增长,绝对不可能继续存在。互联网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为制造业、服务业服务的状态。

说白了,焦虑也没用,踏踏实实干活儿,不要急功近利。过去几年投机窗口已经不存在了。互联网行业甚至要做好养老人的准备,公司里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年纪大的员工。

没有一代人会成为奇迹,该吃的亏都得吃,该走的路都得走,回归均值往往是常态。

当年你爹妈在工厂里踏踏实实干到了五六十岁,你大概率可能也得在互联网公司里踏踏实实干到五六十岁。

互联网公司里以后甚至可能会见到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他们拖家带口,无法全心工作,却可能长久占据中层,让年轻人颇为不满,但这才是一个正常社会该有的样子。

一代人终将年轻,但总有人会老去。你现在怎么对待那些中年同事,未来年轻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反过来,中年社畜莫欺少年穷,把人家往死里压榨,年轻人不容易,多教育他们,带他们成长。

还是互相多点理解和同情。是吧 ?

02

互联网人 40 岁中年危机的问题,美国互联网行业在世纪之交早已经上演过一次。这个社会议题当时《纽约时报》等一批媒体都已经讨论过了。

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人口普查局调查显示,大学毕业 6 年后,57% 的计算机科学毕业生从事程序员工作 ;15 年后,这一数字下降到 34%;20 年后,这一数字下降到 19%。相比之下,土木工程的数字分别为 61%、52% 和 52%。

1998 年 6 月,《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名为《Now Hiring! If You're Young》的文章,这标题我暂且翻译为《招聘 ! 如果你是年轻人》吧。

文章主题大概是,美国互联网行业当时年龄歧视猖獗,狡猾的 HR 往往避开那些中年人,死命压榨一帮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和现在中国几乎没太多区别。

以至于美国当时有这样一个词:a Red-bull induced heart attack by 40 a mitigation strategy ——红牛引发心脏病的 40 岁受害者。

10 年后的 2009 年,一批混不到管理层的美国程序员在论坛支招,说要找 Plan B。大概意思这几点。

1、别羡慕那帮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天天文山会海、政治斗争,其实过得没你开心 ;

2、找家不受气的公司呆着,得打磨技术,银发经验会一点点体现出来 ;

3、一定要学会说 " 不 ",和那帮不懂技术不懂业务的傻逼抗争,体现专业价值 ;

4、学习、学习、持续学习,养好身体、平衡家庭工作的关系,甚至得以家庭为重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2000 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后,美国在酝酿移动互联网浪潮,美国一批老程序员可以躲在小公司里磨技术。

美国这帮老互联网人后来怎么样了 ? 我们不妨去后来美国兴起的 Reddit 论坛、Quora 看看大家是如何重新讨论 40 岁中年危机这个话题的。

在 Quora 上,真正焦虑中年危机的是一帮印度人,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平衡度不如欧美员工。但是有经验的人是这么说的:

做聪明的工作而不是艰苦的工作,显然会提高你工作的准确性。教与学是一个供求博弈。进入软件行业的人将向有丰富经验的人学习。因为你丰富的经验,会保持平衡。

三年前的 2016 年,Reddit 论坛上重新出现了一篇名为《Programmers: Before you turn 40, get a plan B》 ( 《程序员:在你 40 岁前,做好 B 计划》 ) 的文章。

这篇文章下面的跟帖不再像十多年前一样焦虑了,不断有人在说自己的经验。

我们不妨看看一些程序员老哥是怎么谈论自己如何渡过或者预备渡过中年危机的。

有位老哥说,我已经 45 岁了,仍然很强壮,在工作或面试中还没有遇到年龄歧视的问题。那一次会到来,但我相信这不会是年龄歧视,而是我自己停止学习新事物的失败。

另外一些人则是跳出了公司,去做咨询工作,为企业提供外脑服务。有些年轻程序员甚至更鸡贼,25 岁就开始考虑如何规避中年危机的问题了。

有位 25 岁的年轻程序员说,我每天做多了事情就会筋疲力尽,谢天谢地,我在一个蛮闲的岗位工作,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那些事情不断尝试,通过各种角度、侧面去了解我所在的行业。

最牛逼的莫过是一位 60 岁的程序员,他在 HackNews 上说,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在写代码,从来没有在薪水上遇到过停滞,到现在还在写代码。

(编辑:辽源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